与AI一起成长003 —— 我们很可能正在见证新的摩尔定律

最近做产品的时候有一个感触:不要着急基于现有的AI做很复杂的应用。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快速迭代,在现有局限下为了产品功能而做的很多定制开发很快就会失效。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做AI应用,必须对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前瞻的预判,假设AI的能力还会10倍增长的前提下,看看哪些客户问题能够被解决。着眼于解决问题的最终产品形态打造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见证AI底层技术的发展,才有可能在AI时代更长时间地获得产品优势。这篇文章想谈谈最近对于打造AI应用的一些最新想法。

Read More

AI时代再看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一种软件设计方式,它将单一大型应用程序拆分成一系列更小的、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完成单一业务功能,并通过网络(通常是HTTP或消息队列)进行通信。

Read More

一个AI文档工具Gamma

最近因为在公司内做分享的缘故,使用了一个AI辅助做PPT的工具:Gamma,用了几次之后,感觉上瘾了,没事就想拿个文档扔进去看看效果,由此也发现了这个工具的一些新的妙用。

Read More

与AI一起成长001 - 突破英文阅读

我的英语阅读能力其实并不算太弱,当年大学里参加托福iBT考试得了90多分,不算太高,但是到国外大学听听课也够用了。但是在阅读英语资料时我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障碍:阅读速度太慢了。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很多时候因为读的慢,没有成就感,最终就导致干脆不读了。

Read More

AI应用是又一个云计算级别的机遇

自GPT4模型诞生引发新一轮AI浪潮到今天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亲自下场做大模型的训练工作,虽然暂时还没有新的模型能够超越GPT4,但是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大语言模型达到了GPT3.5的水准,在不少简单的日常工作领域(比如翻译)已经可以替代人的工作。接下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AI应用领域也将出现十五年前云计算领域的盛况。

Read More

对穿越周期的一点理解

我们在谈及企业家和投资家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穿越周期。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多个经济周期的考虑,似乎难以称之为大师。只有在多个经济周期的洗礼之后依然屹立不倒的企业家或投资家,才被推崇备至。我自从大学毕业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快速发展,对于所谓的周期没什么体会。新冠疫情以来的几年经济逐渐下行,再加上在同一家公司做同一个产品的时间长了,渐渐对周期有了一点感觉。

Read More

重启博客计划

我平日里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都要写点东西。之前也曾经维护了一段时间博客,后来想想也不打算推广,只是自己看看,和写日记也没差别,就没有再更新。

Read More

谈谈人生目的与自由

读钱穆先生的《人生目的与自由》一文,其中一些观点颇有共鸣,遂为此文由钱穆先生的观点出发,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Read More

Java面试的一些常见问题

最近面试了很多Java开发人员,直观的感受时,短短几年,现在的年轻人比我刚毕业时对于Java基础知识的掌握好了很多。说来惭愧,我拿来问面试者的很多问题,如果是当年刚刚毕业的自己,是定然答不出的。

Read More

富春山居度假村

一,缘起

杭州城郊有一个叫做富阳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自古留下了不少文人的印记。东汉严子陵辅佐刘秀复兴汉室后隐居于此,严子陵钓台见证了这段功成身退的佳话。后世文人多来此游历,在严子陵钓台留下了不少名篇。李白游历富春江,一句“钓台碧云中,邈于苍山对”记录了这里的世外之境;北宋范仲淹也曾来此拜谒,在严子陵钓台留下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大诗人苏东坡官场失意之时也曾到此,发出了“君臣一梦,今古虚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感叹;来到建国之后,毛泽东主席更是反用严子陵的典故,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参加建设“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和这里结缘还要从大学时说起。大二秋学期,学校组织游览富春江,乘船溯流而上,第一次见识了富阳的山水,“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转年,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合璧展出,让我对这个千百年来隐士钟爱的世外桃源更多了一分向往。再后来,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在当年黄公望隐居的山林之旁,有一个与周围山水完美融合的度假村,名曰富春山居,心向往之,于是有了这次周末的短暂旅行。

Read More

重新开始学习数据结构

还记得大学的时候上数据结构课,那时刚刚接触计算机编程一个学期,只知道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对于这门课提及的各种数据结构学来有什么用,完全没有概念。于是,这门课可以说学的很被动,老师教什么,便也就照着记什么。课程结束了,怕也就忘记了一大半。多年之后进入职场,恍然发现当年的那些专业核心课程原来真的都有实际应用场景,遗憾当年没能体味这些学问的精妙之余,也在不断地问自己:如果让我重学一遍这些核心课程,我该如何学?

Read More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很偶然地买了这本书——《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周末在家无事,一口气读完,书中的很多观点虽然早已了解过,但当这些想法组合在一起时却有种意外之喜。最近一直在思考中期和长期的规划,思考工作与生活的意义,有幸读到这本书,很有启发。

Read More

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画线

上一篇读书笔记谈了雪球速读法,这一回介绍一本讲“慢读”的书《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划线》。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书评家土井英司。

Read More

如何搞定自己一直拖延的难题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来到办公室,在电脑前坐下,在IDE里打开一个软件工程,然后就这样盯着屏幕看什么都不想做。这件事在我身上经常发生,即使我热爱工作,每天都很享受在公司的时间。但不可忽视的是,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专注工作的能力以及在一天中始终努力工作的状态。ACM QUEUE杂志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处理这种问题的经验。

Read More

雪球读书法

最近在网上偶遇《雪球读书法》一书,觉得书中的观点很有意思,于是便从台湾买了一本看看。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但却鲜少系统地思考读书的方法。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让我从各路大神身上学习不同的读书方法为己所用。

Read More

我们需要知道的一些Maven知识

自从开始使用Java编程以来,一直都在使用Maven管理软件项目。尽管在使用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却每次都靠Google解决问题,从未系统地学习过Maven。这次读《Maven实战》,让我真正地系统地学习了一次Maven,再遇到相关问题时,终于可以从原理上分析定位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快速找寻答案了。

Read More

21世纪的繁荣值得期待

断断续续几周的时间,读完了《理性乐观派》。马特·里德利在这本书中引用了海量的证据论证了一个简单的观点:今天的世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富裕的时代;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社会还会变得更加繁荣。

Read More

如何学习一个新的分布式系统

能够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打造一个成功的产品恐怕是所有程序员都渴望的经历。但事实上,这样难得的机遇并不常有。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在一个系统已经初具规模时加入,然后逐步负责其中的某个模块的开发。于是每次遇到一个新的系统,总有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才能高效地学习一个新的系统?

Read More

计算机是如何加载硬盘分区的

每一天,我们都在使用现代计算机工作。不断提升的硬件性能,不断完善的软件系统,让我们对计算机这个越来越强大的工具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细细想来,这个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工具,我们真的了解它么?我们真的清楚它的工作原理么?最近刚好读了一些关于硬盘分区的材料,让我想要仔细回答一下上面的问题。从按下开机按钮开始,一步步梳理计算机工作的原理。

Read More

重新找寻生活的方向

最近公司给我配了新的电脑,很好很强大;最近终于结束了长期的廊坊出差,回到了温润的杭州;最近工卡换成了一卡通,再不用口袋里装着好多张卡生怕弄丢一张;最近杭州入职了四个应届生,当师傅的感觉很好;最近Cloud BU的组织架构即将尘埃落定,工作就要回归平静。

Read More

我们为什么感到焦虑

走进银泰城,逛了几家服装店挑选羽绒服,抬手一看表,下午四点了。“哦,天啊,我们居然花了三个小时来挑选一件衣服!元旦放假三天,我们已经荒废了两天还没有干任何的工作!”

Read More

生活

大学毕业之后,身边的朋友们散落天涯。每天看着大家在朋友圈里晒着世界各地的风景,好不羡慕;想想曾经也是每天晒着世界各地风景的自己,不无感慨。已经很久没有心无杂事地远行了,杭州依然是那样的美,但现在的生活实在谈不上享受。

Read More

巧用shell减少重复性劳动

工作一年多了,常常感觉自己很忙碌,却有很多时候又觉得自己其实没做多少事情,只是重复日复一日的工作。作为程序员,工作的本质便是用计算机来替代人类完成一些工作。又或者说,但凡是能提炼成某种模式的重复性工作,就可以使用计算机自动化完成。然而回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来,又有多少人仔仔细细地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动作,将其中重复的动作自动化呢?

Read More

又一次思维的革命

每次访问亚马逊网站,系统总是恰到好处地推荐几本我喜欢的书;每天下班回家,百度地图总是准确地标出拥堵的路段;每当暴雨来临,内涝预测系统已提前知晓了城市中内涝点的分布。这些,都是生活中已经实实在在发生着的事情。

Read More

也想写一本书话

平时读书的时候总是想写些读书笔记。对技术类书籍做些摘要,对非技术类书籍写些读后感。近来读了梁文道先生的《读者》,方才明了心中所想的乃是为喜爱的书写些书话。

Read More

写在入职一周年

最近几个月一直忙着产品上线的事,少有时间休息,也少有时间写作。不知不觉间入职华为一年有余了,回顾我初入职场的这一年,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期待,遇到了什么样的人,又见证了哪些事?希望能在这个安静的下午做一次反思和总结。

Read More

读《亲爱的安德烈》

多年前买了这本亲爱的安德烈,当时觉得这本书形式很棒,但一直没有读完这本书。近来从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拿来重读,忽然觉得这是一本形式与内容兼美的作品。

Read More

读《浪潮之巅》

最近读了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一书。这本书于2011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共500多页。

Read More

摸索、学习与刻意训练

摸索是在一无所知中获取知识;学习是对未知领域已知结论的探索;而刻意训练是对已有技能的加强。我们常常混淆这三者,但实际上将这三个概念区分开有利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做出最优的决策。

Read More

Neutron代码赏析之VPN

源码简介

近来阅读了OpenStack Neutron的VPN代码,特别是Cisco的vpn插件,让我很受启发。故集中在此作一总结,希望能有更大的收获。源码选用Juno版Neutron代码(https://git.openstack.org/openstack/neutron)。本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1,Neutron中vpn业务的简介;
2,Cisco vpn插件的亮点分析

Read More

谈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根本上讲,学习是为了继承人类智慧经验,从而使自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工作和创造。这也可说是DRY(Don’t repeat yourself)原则的体现。在任何领域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一旦点明了其实都是非常简单非常自然的,但若无前人经验知道只凭自己摸索,却不知要花上多少时间。人固然需要独自探索未知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创新。但对于已有无数先辈探索经历过的事情,再从头自己摸索一遍恐怕就不是那么明智了。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想要做出一些成就,则必然不能把生命都耗费在重走人类历史的过程中。而学习,恰恰是帮助我们跨越人类千年经验积累,走向未知领域的唯一捷径。

Read More

开始

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把博客迁移到Github。一则可以省去自己维护博客站点的开销,二则静态页面生成器很值得一试以后可以勤于笔耕,将工作、学习的所思所想在这里记录下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