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擅长

兴趣与擅长,这似乎是一个鸡与鸡蛋的问题。

有句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于是我们得出了一个必要条件: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先对它产生兴趣。或者换句话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细听起来,类似的种种论述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当我们实际地参与到很多事情中时,却会隐约有一种感觉:兴趣与擅长可能并没有因果关系,它们只是有相关性。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可以做的相对较好,而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又往往恰巧是我们比较擅长的事情。

今天傍晚在朋友家包饺子,我本不擅长包饺子,并且也对此没什么兴趣。但因为有旁人在,于是便努力想包出几个好看的饺子。刚开始的几个一如平常,很是难看。但今天的我却不像平时丢开饺子去做别的,反而开始观察美观的饺子的特征,努力思索着包出完美饺子的流程。渐渐地,我竟奇迹般地悟到了一些可以保证饺子品质的标准化流程,捏出的饺子也越来越好看,甚至旁边看着的人也不禁夸了几句。于是,潜移默化地,我的态度有了重大的转变:我开始喜欢上了包饺子这件事并乐此不疲,从中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上文的经历让我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对于包饺子,为什么我可以从既不感兴趣也不擅长转变为很感兴趣且比较擅长呢?

在我看来,兴趣与擅长是一对相生相成的属性。刺激其中一个属性正向发展,另一个便也会相应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亦然。这样的观点恐怕也解释了一类常见的现象:有些人对学习感兴趣,从而成绩越来越好(一般是学神);而另有一批人从题海中走来,竟也乐此不疲,成绩也很好(这是学霸)。

看似矛盾的两条路,实则殊途同归。

Written on April 20,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