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想写一本书话
平时读书的时候总是想写些读书笔记。对技术类书籍做些摘要,对非技术类书籍写些读后感。近来读了梁文道先生的《读者》,方才明了心中所想的乃是为喜爱的书写些书话。
写书话主要有两个目的:于自己,希望未来读到这些书话,便能回想起当时读书时的心境与感悟;于别人,希望读到这些书话后能对这书产生兴趣,进而入手一本细细读来。
为不同类型的书写书话又有所不同。若是读了本技术类的经典,那么书话重在摘要。将来读过摘要便知书中的主要内容,便是极有意义的一篇技术笔记。而对于人文类的书籍,书话便不需拘泥于形式,或直抒胸臆,或注解书中最为感动之言。当然,上面这些都是我理想中的书话,与梁先生这本《读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读者》一书与其说是书话,不如说是梁先生自己生活的感悟。书中每一篇文章皆由作者的生活经历展开,于个人感悟中顺带出一本生命中经历的书籍。其中涉及的题材极广,足见作者平日涉猎之多。读这样的书是中享受,从中可以遇到很多想读之书,又可一窥名人读书的心态。当然书中也不是所有文章都能引发我的兴趣,一些领域因为了解的少,故也难有共鸣。遇到这样的章节也不妨暂且跳过,以免伤了读下去的欲望。
对我而言,书的前两章最为吸引人。其中多次提到的书梯更是让我眼馋了很久。第一章中讲到了读书的态度、读书的方法、淘书的去处乃至私人图书馆与书梯,这些大致是在将如何成为一个所谓“读者”。第二章则列举了一些名士与书的缘分,讲对书的爱、对书的尊重、与书相关的历史,这些讲出了读者的“个性”。
然而慢慢看下去,读到谈文艺的几章,便觉得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也只能怪我涉猎太少,遇到大段哲学,艺术相关的专业术语,便不知所云也无甚趣味了。想来若有一天重读此书,能在这些章节也很兴奋,那便说明自己长了些见识了吧。
Written on August 15,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