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画线

上一篇读书笔记谈了雪球速读法,这一回介绍一本讲“慢读”的书《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划线》。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书评家土井英司。

不同于读小说式的消费,读商业书更像是一种投资。我们投入时间在书海中探寻,往往一本书中就是那最重要的一句话带给我们划时代的灵感,从而助推我们在商业世界中的成功。作者在全书的序言中即开宗明义:“人生,从一条线出发”。

我读书向来不在书上乱写乱画。每次读书,必定洗手擦净,翻书也是小心翼翼。所以我读过的书往往还像是新书,非常整洁。但读这本书,从标题开始便让我陷入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又为什么要藏书?说到底,是为了解惑,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收藏一本崭新的书然后将它束之高阁,有意义么?真的未必。有的时候,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书中的重点并在旁记下自己的思考,以后每每读到这些书,还可以在自己之前思考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思考,这难道不是收获更大的读书方式吗?

一,读书之目的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读了很多书,却从未想过什么才是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也就不明确我们读书的目的,那么一切读书的方法论也就无从谈起了。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就试图从他的视角回答这个问题。

好不好看?不重要!

书从来不是一个享乐的工具,而是我们人生得以享乐的工具之一。本书所谈论的阅读,是抱持着目标并能引发后续行动的阅读。阅读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而是为了拓展视野,挖掘出这世界的种种有趣之处。所以好不好看并不重要,是否能从作者身上学到我们所未知的东西才是关键。

写书评?不重要!

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写书评。并不是说写书评不好,但是如果为了写书评而读书就很怪异了。阅读,是读者从书中提取精华浓缩进自己脑袋里的过程。能够从书中找出能够作为心灵养分的句子,哪怕只有一句,读这本书也值得了。

一定要读完全书?不重要!

有人认为阅读就是把书从头读到尾,事实上我之前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作者指出,没有全部看完也没有关系。只要能从书中找出解答我们心中困惑的灵感,我们读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读完第一章,我的读书目的被重新刷新了。成年人读书,最好是能够带着问题来读,从书中能够找到解决我们心中问题的答案并付诸实施,才是读书的最主要目的。当然,这里再次强调本书所讨论的范围限于商业书籍,作者并无意否定为了美和娱乐的阅读享受。

二,读书的一些原则

围绕着学以致用的目标,作者从第二章开始介绍了几个他的读书原则。

1,不要速读,要慢读

既然读书是为了拓展视野,那么我们当然希望读到更多我们所不熟悉的知识。既然不熟悉,那么理应慢慢读,方能真正读进去,有所收获。有的人一读到未知领域就觉得困难,中途放弃了。岂不知遇到未知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咬牙坚持住!

2,别看整体,多看部分

类似刻意练习的思想,作者建议我们读书时也应该将一个大的领域拆分成多个小的领域,然后逐一攻破。作者以商业为例,将商业技能划分为八大模块。作者建议,每段时间最好聚焦在一个领域里深入阅读学习。这样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啃下来,最终便可以形成自己的完整知识版图。

3,别看结果,要看原因

读一本成功人士的传记,重点要看什么?不是他们取得了哪些成就,而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些成就。

4,别制造相同,要制造不同

伟大的成就往往是与众不同的。想要有所成就,我们必然要与现在有所差异。如何找到顺应时代的差异点,这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

5,别只看内容,还要看背景

很多的理解,实际上是误解。想要更好地理解作者,最好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中思考问题。读过一本书,如果能到书中描绘的事物现场去考察一番,相比会对这本书有更深的理解。

三,读书提升学养

犹太人的历史充满了苦难,所以留下了一句著名的教诲:即使土地与财富被抢走,智慧与人脉抢不走。
努力向学的人,学问会越来越高深,与不读书的人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种差异呈指数放大。提升学养,面对弱点,刻意练习。想获得学养这项武器,在商场中大放异彩,那就始终记得在书中划线的原则。

Written on December 2, 2018